“艺术”虽然是人类一手创造的,但艺术家们却往往对“艺术品”有着极其严格的定义。用通俗的话来讲,除了可以成功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外,艺术品不应该拥有其他拓展功能。以这个标准来审视,汽车这个标准的代步工具,本不能当做艺术品来看待。但时至今日,汽车产品却早已离不开艺术气息的点缀。艺术家的视角是独特的,不同于普通吃瓜群众眼中有关“美与不美”的宏观判断,他们的慧眼独具会始终聚焦于点、线、面的配合上,往往一个细节之处的修改,就可能改变整个作品的格调和韵味。所以,在他们的巧夺天工下,汽车产品往往从设计造型上就能表现出性能特征。那么,汽车设计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究竟有哪些呢?在前不久的一汽丰田亚洲龙品鉴会中,活动主办方请到了专业摄影师张曦,以及汽车造型设计专业大V刘力墉,用专业的视角为在场观众剖析亚洲龙的设计精髓。这张惊艳的亚洲龙特写出自摄影师张曦,在与多家汽车企业合作后,他总结出了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拍摄方式,所以在拍摄亚洲龙时,他特意选择了一台艳丽的红色车辆。“我喜欢一种刺破感,那种刺破不是残败的阻隔,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迸发。”▲摄影师张曦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几组亚洲龙的特写中,车身侧面的影像占据了大半。而在张曦自己的表述中,亚洲龙的车侧的确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设计元素。用摄影师的话说,亚洲龙的侧面很有“切割感”,车身线条可以大胆地撕开纯色拍摄空间,充满了突破平淡的力量。在静止速度中感受到车辆的流光溢彩;从目光所及处感受大灯的明亮和凌厉;从易于被人忽视的尾灯与车门上发现设计带来的视觉意义……“亚洲龙年轻前卫,有着自身鲜明特色,是一种值得被镜头传播的腔调”。▲汽车造型设计师刘力墉亚洲龙究竟是如何被赋予这种属性的?在这个硕大的车身上,究竟又隐藏着多少车辆造型设计要素?在之后的分享中,汽车造型设计专业大V刘力墉,结合了自己手绘的亚洲龙作品,从汽车设计的演变史、等专业角度解读亚洲龙的设计价值与先进性。刘力墉表示,汽车设计的演变,其实是一个由“方”到“圆”的循环。最早诞生的,以马车车厢为基准设计的汽车,其实并不存在过多的美感。而在制造工艺日益进步以及审美潮流更迭之后,越来越多的“圆形”元素逐出现在汽车上。直到今天,已经完全能实现“可圆可方”,汽车造型逐渐走向了下一个“分水岭”。“设计需有轮回,这一次我们需要感情”,的确如刘力墉所言,在如今的汽车设计中,每一分硬朗都是情绪的释放,每一处圆润都是温情的表达。作为一个饱含情感的综合性工业产品,汽车的每一处设计特征自然都值得回味。例如,亚洲龙纤细而呈现锐角状态的C柱,不仅带来侧窗延展和修长的视觉效果,而且当A柱与C柱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时,其焦点的铅垂线恰好经过B柱区域,这也是塑造运动姿态的常用手法。除此之外,亚洲龙前脸的“大嘴”进气格栅也颇具特色,凌厉的大脸造型配合许多“型面转角”,基于三个车身维度交叉面,设计而成的一体化大面积进气前格栅,构成一个大胆激进的三维“品”字形。这一功能性的设计是科技美感与大胆姿态的核心,成为车辆穿透风阻行驶的支撑。优化后的下格栅前脸设计可以配合整车空气动力、冷却方面的性能提升,同时具有更好的行人保护度;大面积左右贯穿式横格栅,可将气流引向两侧的腮型贯通式风道,降低前挡风阻及风噪,同时让车身视觉重心降至更低。为了让车身更加具有力量感,亚洲龙的引擎盖也经过了特殊的雕琢。两处高高隆起的纵向线条与进气中网连接,就像高挑的“鼻梁”一般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在种种元素的点缀下,亚洲龙拥有了家用轿车领域“颠覆性”的演绎方式。而若将以上设计元素放大至极端,就会变成这个样子:刘力墉说,车灯就像是汽车独有的表情符号。而在表情符号的运用上,亚洲和欧美地区的表达形式是完全不同的,相比于欧美,我们更注重的是眼部表情。所以,将这个逻辑运用到汽车设计上,就会发现绝大部分来自亚洲的作品,都有着非比寻常的“犀利眼神”。当然,与摄影师张曦一样,对于亚洲龙错综复杂的车侧线条,刘力墉也给予了较高的赞扬。在各自的区域周围,亚洲龙的线条始终在无限穿透延伸,表达了亚洲独有的,包含内敛性格特征的“设计美学”。除了设计美学之外,汽车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叫做“功能美学”,目的是让每一处设计都要与实用功能相结合,这无疑考验的是设计师对于美学与人机工程学的衔接能力。而对于亚洲龙来说,丰田给出的结论是“每一处设计都不是徒有其表,而是深思熟虑的选择。”内饰部分,简约的一体化悬浮式中控台采用中间收紧,两侧舒张的设计,带来一定视觉上的“紧绷”感受。HUD抬头显示器、9英寸多媒体大屏以及液晶仪表屏,三屏联动,充溢着十足的科技感。而更让人感觉温情的设计是针对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做了一些特别的改进。比如,后排座椅两边的外侧座椅均可选用座椅加热,可为乘客在不同季节提供舒适乘坐体验;扩大了中央扶手,以增强实用性;ISOFIX儿童安全座椅的下方固定物和上方系绳添加了加盖导向型底座,使安装儿童座椅更为方便;还可在座舱内直接够到行李箱;另外,还提高了座椅头枕外侧的大小和柔软度,用于增强舒适性。从外观到内饰,第五代亚洲龙用自己独特的设计方式,寻找着属于它的定位。对于第一次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大陆的它,究竟能否与国内消费者相互“确认眼神”虽仍未可知,但体现在美学价值与功能性价值的融合,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传承五代的经典车系突破自我,并捍卫底蕴的坚定信心。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uhuia.com/sthj/12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