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交的第一条“特快列车”就是二环路BRT。把BRT叫“特快列车”是该线试营时被乘客取的。成都二环路BRT从建设到营运已快10年,而我与它却有20余年的情感。成都公交的BRT之梦始于上世纪末。年3月,我曾随成都公共交通学习考察团到访日本学习交流了半个多月,该团成员单位有市公用局、科技局、规划局、交通局、公安交管、公交集团等。日本方接待和安排学习交流行程的是日本交通省。图1-1学习考察团到日本的第一站便是东京,随后还有大阪、名古屋、京都等。其学习交流内容:一是看公交BRT运行现场,二是学习考察BRT系统的优先道设置原则和使用效果、站台设置、信号优先、票务等。学习考察团成员尤对东京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即地铁和公交车每日载客人次超过万很有感慨(图1-1)。当年6月,日本东京一行公共交通专家受邀也到了成都,与成都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展开了成都市公共交通系统优化方案的研制,并在前期做了较好的OD出行调查。东京公共交通专家来成都除工作之外,也爱吃川菜,尤其白酒五粮液喜欢,称之为“天下第一美酒”,对龙泉驿的枇杷也是赞不绝口。年初,成都公交集团又受命组员去BRT的发祥地巴西进行对口学习,我再次成为了学习团成员去了,先后到巴西利亚、圣保罗等地学习了公交BRT营运系统。世界上第一条公交BRT营运线路诞生于巴西库里蒂巴,是时任市长米勒力推建成的。后来他还被联合国交通组织聘去做了顾问。年9月15日,这天正是国家建设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座谈会”在蓉召开。会议上,专家们介绍了国外公共交通发展的状况,尤其提及了国外BRT公交模式运用的成效。然而让会议意想不到的,成都代表在会议上介绍了自己的公交二环路BRT规划方案。该方案经由成都公交集团公司、成都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政设计院、西南交大共同研究提出。该规划方案也较好的运用了成都组团外出学习的成果,以及日本东京公共交通专家的建议。尽管当时国内BRT处于萌芽阶段,但成都却抢先走了一步,引发全国参会单位的惊讶。成都公交BRT系统在建设和营运上,确实做了大量的前期学习、交流、调研等工作,这也叫做“未雨绸缪”吧。所有参与成都二环路BRT规划方案前后期的成员都说,能为成都BRT建设出力是一件幸运大事。年11月13日,由我国交通规划学术专家杨佩昆教授等全国交通学术权威评审了《成都市快速公交近期建设暨二环路组合线路规划》。评审组认为该规划在国内本领域具有开创性、指导性以及操作性,是构建节约型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大举措之一。年,成都市正式推出《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成都公共交通将从市场化的道路回到社会公益性的轨道上来,编织成都公共交通的“快、干、支、微”4个层次的快捷体系,服务于成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成都的“宜居之都”。一句话,就是实现“两个让字”,一是让成都市民出行打心底里喜欢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二是让城市交通拥堵因公交BRT快捷体系的建设迎刃而解。其实当时规划的BRT方案并不是在高架桥上“飞奔”,而是设计在二环路的无障碍中央地段,站点由是过街天街连接,所以如今运营的二环路BRT确实与当初的规划方案有些“大相庭径”。在随后的一次市委经济工作会上,市建委、市规划局、市交委等相关部门推出了《年“交通先行”实施方案》,其中有“二环路将变身快速公交线路,公交如地铁准时”项目。市规划局负责人说,“二环路改造将按照“双快”同步建设,即快速道路和快速公交。快速公交将成为没有轨道的地铁。”时任市建委主任黄平说,“将给快速公交两个专用道,靠中间布置。在路权上,快速公交没有任何障碍,交叉、运行全封闭,独立运行,其运量可达到一条地铁的运量,预计运量每日可达20万人次以上。”(图1-2)图1-2所谓BRT就是BUSRaPidTransit快速公交的缩称,它发源于巴西的库里蒂巴,也被俗称为“地面上的地铁。”然而,成都的BRT又独具特色,是成都实施的二环路“双快工程”,即成都创新的将快速高架路与快速公交合而为一,堪称为中国第一条“双快工程”和“环行BRT”。从年3月起,成都日报连续对二环路“双快工程”进行了跟踪报道,有《二环路“双快工程”方案定了》和《二环路快速公交昨起初运行》等,其中的《二环路快速公交6大特色站抢先看》又被称为“6大特色”站的文化艺术设计,增加了中国BRT建设的又一创新亮点。在成都“双快工程”即将建成的前三个月,更是公交BRT的28对站台硬件设施和智能电子系统建设的关键时期,为保障进度和质量,公交集团还专门组织安排从高层领导至中层管理人员,分头把守站点建设现场。我也参与其中,分工到的BRT站点现场有光华村站、清水河站和少陵路口站,那时的二环路高架快速路还未完工。而值守现场工作直到BRT试营运11天后才结束(图1-3)。图1-年成都投入二环BRT快速公交线的蜀都牌CDK型“LNG”公交车成都BRT公交站设置28对,其中普通标准站22对,特色站6对,站长米,净宽3.8米,最大站距米,最小站距米,平均站距米。6对BRT特色站点分别是红牌楼西站、建设路站、府南新区站、东大街站、火车北站、科华路站。每站各具成都历史文化特色,独自视觉审美和历史文化内涵。红牌楼站设计定位为川西居民的回忆。红牌楼片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该站提取了川西民居元素,色彩上选用了中国红,配以川西民居典型的青瓦,夜间加上灯光效果,穿斗式的建筑,柱、梁、坊的肌理非常清晰。建设路站体现律动的工业记忆。该站所在片区拥有成都工业的记忆,设计灵感也来源于快速公交应有的速度、动态、趋势。用了比较简单、抽象的形体,首先让这个站体产生动感,然后截取公交车开窗的方式,调整石墙面和玻璃镂空带的关系,玻璃面的比例非常大,站棚显得非常通透。府南新区站最是流金的历史名片。府南新区站采用金沙遗址元素,以太阳神鸟标志形成独特的识别性,打造富有金沙文化底蕴的服务设施。整个站棚就是一个展翅的造型,站台内部装修除了金沙的金色提炼出来外,还包括很多青铜器的元素、色彩。在这个站台上,可以感受到触手可及的金沙文化(图1-4)。图1-4东大街站是历史与现代的乐章。整个造型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四棱柱体两边端头的截面旋转了90度,产生一个扭转的形体。它基于一个古老、传统的城市格局和设计思想。希望通过这个螺旋上升的造型,以及直线发展来体现一个城市发展的势头。火车北站则是个性的诉说。该站点与其他站点的区别,在于这个站点棚实际上是一对站。这个区域从桥型结构来说是断开的,火车北站站点的东侧站台和西侧站台,间距达到了米。该站运用几何抽象的折板式屋顶,站棚造型非常大气宽阔。科华路站充分体现城市腾飞的理念。科华北路站站台空间根据功能分段,保证站台空间高度,抬高站台尾部,取升腾的态度象征高速发展。科华路商圈相对比较成熟,振翅高飞的造型也体现出浓厚的商业氛围,希望成都的经济、商业发展得更好。年年5月31日上午6:00,成都BRT第一班公交车离港出发。K1线第一班车的驾驶员叫黄志伟,车辆自编号为,k2线第一班车驾驶员叫汪海峰,车辆自编号为。这两辆BRT公交车的发出,标志着快速公交正式开启试运行(图1-5)。图1-5成都公交集团策划的BRT试运营为11天,且全部免费以此报答广大乘客对成都公交事业的支持。在人力资源配置为职能管理人员20人,调度员12人,驾驶员人,服务员人;营运配置为k1、k2两线有18米双开门CNG营运车辆,总班次班,日行驶里程3.1万千米,k1线为二环路内侧线,顺时针走向,k2线为二环路外侧线,反时针走向,营运时间为早上6:00至晚23:00。管理软硬件配置采用网络、通信、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及智能交通定位技术,研发推出了一套技术先进,运行高效,可靠实用的BRT公交智能系统,包括有智能调度系统、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站台视频监控系统、电子检票系统、乘客引导系统、便民信息查询系统、车载移动电子抓拍系统,公交专用道为全封闭24小时专用。开线首日,BRT发车间距平均2.27分钟,高峰发车间距仅为1至1.5分钟,当天实现载客人次达29.19万,超过预期的30%以上,其单日载量已是常规公交线路的5--30倍。最令人惊喜的是BRT的快速,当天最高营运时速达到45公里/小时,准点率达到%,营运时速较原二环路地面52路公交车提高1倍。在随后的10天试运行期,每天载客量均在30万人次上下,最高时达到35万人次,原有的配车计划早已是捉襟见肘。年6月3日,四川日报迫不及待的在头版推出大块文章《谱写国际化城市的美丽中国梦篇章——省内首个城市快速公交系统试运营》,文章说,“5月31日,这是成都公交事业的新起点。当天,四川省首个城市快速公交系统试营运。成都二环的高架快速路上,公交车拥有独立的作用通道,一路畅通,从而实现快速准点。5月31日,客流量29.2万人次;6月1日,客流量28.1万人次……一上马,快速公交便交出美好答卷,日均载客量可与一条地铁线媲美,又相当于日前8条常规公交骨干线路的总和。”文章接着又说,此时,“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如何让“梦想”照进公交发展现实,这是成都公交集团思考的课题,也是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长远战略。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发展公交,就是发展民生。从公交车数量以每年辆的速度增加,到2小时免费换乘3次的惠民措施,再到城乡公交一体化试验的破冰,以及快速公交的上马……乘“中国梦”之风而上,着力“交通先行”,成都正在加快构建“多形态、大容量、无缝化”的立体公交系统,探索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图1-6,1-7)。
图1-6
图1-7快速公交员工上岗前的军训除众多媒体纷纷报道BRT试运行的丰硕成果外,成都市民前来体验BRT的“快速”更是迫不及待。最先登上BRT快速公交k2线首班车的乘客毛大爷和老伴陈婆婆就住在双桥子附近厂宿舍,毛大爷已经年过7旬,陈婆婆也满68岁,但为了体验首班快速公交,老俩口早上5点就起床,简单吃了早饭后,步行20分钟来到了BRT双桥子北站。“我们就是专门来体验的,坐一圈就回家。”毛大爷对记者说。老俩口以往出门,一般都搭乘2路或路公交车。当快速公交行至营门口北站时,陈婆婆感慨道,“好快,以前坐到这儿,加上堵车、红绿灯,起码要40多分钟,今天才20多分钟就到了。”(图1-8)图1-8成都市民前来体验BRT“快速”的更是迫不及待。乘客骆峰在红牌楼某电商工作,每天他都要往返于红牌楼与新都国际商贸城。他说,在快速公交开通之前,早上8点出门,在国际商贸城完成日常工作再返回到公司,最快也得下午3点。快速公交试运行首日,骆峰与同事一道专程来体验“快”字,他们从红牌楼搭乘k1线,到火车北站后换乘50路公交车,下午一点半,他们已经从新都完成工作返回到成都。“很快捷,对我来说意味着每天多出了一个半小时可以处理其他工作。”骆峰说,“今后BRT将成为他日常工作出行的首选。”早上4点过,黎女士坐火车从南充到了成都,她在城北中心站等候52路公交车时,有工作人员告诉她,二环路快速公交开行了,52路公交车停开了,可以坐在高架桥跑的快速公交。随工作人员的引导,她坐上了k2线。6点41分,她在光华村站下了车,她说,是要比以前快了20分钟。成都市民报着极大热忱对快速公交的“快”的真切体验,真的是对成都“双快工程”的建设者和劳动者的最大慰藉。不几日,BRT就被乘客称之为成都公交的“特快列车”了。
图1-9二环BRT公交线开启了中国第一辆”5G“公交车
以年为节点,二环路“特快列车”运行5年,配车已增至辆,行驶里程9.27千万公里,可绕地球余圈,载客人次已达5.2亿,恰似全川人已坐过二环路“特快列车”人均7次(图-9)。
-关于我们-
行脚成都所刊发文章,署名者版权归作者所有,未有署名者,系行脚成都编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天府文化成都记忆
赐稿邮箱20800
qq.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uhuia.com/zyfb/9287.html